本文转自:中国教师报
山东省阳谷县侨润街道明德小学
小学数学素养的社会实践培育路径
王梅芳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不仅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素养的黄金期,更对塑造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长远发展。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能有效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思维,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这一理念,本文将探讨如何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推动数学教育向生活化、实践化的方向迈进。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追求。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更应把育人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沉浸在学习活动中,深度理解数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大多数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往往是因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这样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题为例:“妈妈购买了4千克鱼和3千克虾,总共花费59元;爸爸在同一家店铺购买了7千克鱼和3千克虾,总共花费74元。那么,鱼和虾每千克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在讲解这类题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平均数等方法解决问题,并布置以“身边的数学”为主题的数学任务,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实例,比如不同摊位蔬菜的单价、购买多种商品时的总价与平均价格计算等。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真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领悟数学的魅力。
强化课外实践,培育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以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打折销售”为例,教师可在完成教学后,布置富有创意的作业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应用题。基于这一思路,有学生设计了如下题目:“李阿姨卖出两款包,售价均为240元。其中一款在进价基础上提价20%出售,另一款则降价20%售出,那么李阿姨最终是盈利还是亏损?”还有学生设计了如下题目:“某商场开展促销活动,原价3500元的电视先以八折销售,对剩余未售出的几台电视,商家又额外给予九五折优惠,那么这些电视的最终售价是多少?”借助此类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化对“打折销售”类应用题的全面理解,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锻炼数学应用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也不例外。基于这一观点,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创设符合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汲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深化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开展此类实践活动,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他们从被动思考转向主动探索,激发求知欲与探索兴趣。以“比多少”为例,学生在面对“○比△少多少,△比○多多少”这类问题时,往往感到抽象难懂。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摆放、圈画学具等方式,先找出两者数量相等的部分,再通过仔细观察、比较与分析,最终得出“○比△少几个,△比○多几个”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构建,有效提升了动手操作与逻辑推理的能力。再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应结合学生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营造趣味性与实操性兼具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指导他们亲自动手使用学具进行绘制、裁剪、拼接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实物相结合,使复杂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从而锻炼其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聚焦实践应用,提升综合素养。衡量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将所学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场景,是否具备自主探索未知的能力,以及能否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以“比与比例”教学为例,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可将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一项实践活动——“测量操场树木的高度”。面对高耸的树木如何才能实现精准测量?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根2米长的竹竿,将其垂直竖立于操场。在阳光照射下,竹竿在地面投下清晰的影子,经测量影长为1米。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发现,竹竿长度是其影长的两倍?能否利用这一关系想出测量树高的方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学生踊跃提出想法:“在同一时刻,树的高度应该也是其影长的两倍。”教师对学生的思路予以肯定,并特别强调“同一时刻”这一关键条件。学生随即实际测量树的影长,并依据比例关系计算出树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即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比与比例”知识的理解,也拓宽了数学视野,同时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索、发现与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发展数学技能、锻炼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提升数学素养。
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