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北宽坪镇,曾有一个乡村名为广东坪乡。这个名字为何与广东省产生关联,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题。从小到大,我一直未能解开这个疑惑。每次询问大人,他们也总是语焉不详,似乎并未察觉其中的缘由。
我在镇上上学时,班上有不少同学来自广东坪,大多数人姓赖,这个姓氏在其他村庄里极为少见。据说,广东坪的居民中有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甚至建立了教堂。老师们常开玩笑地对那些学生说:“基督啊,玛利亚,去上坡挖地呀……”话语中充满了幽默与亲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还听说,有些广东人甚至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给广东坪捐款,这让我对这个地方的过去更加好奇。
几天前,我通过百度查找,才知道,原来广东坪的大部分居民,是三百多年前,即明末清初时,从广东梅州平远迁来的客家人。这也许就是这个地方名字的由来。
展开剩余83%今早,我无事可做,决定去广东坪走一走,这也是我第一次亲自踏上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村庄。
广东坪距离北宽坪镇约有六公里。沿着镇上的街道往北走,走了大约一公里后,我拐入了一个小路。接着,我沿着一条两三米宽的水泥路继续向西北方走去。左边是条小河,偶尔能见到一座简陋的小桥,桥对面是三两户人家的居所,我还看到一个少女在喂鸡。右侧则是广袤的田地,或是种植着玉米,或是栽种着药材,田间点缀着一些零散的农舍。
一路前行,地势逐渐抬升,河床也变得愈加狭窄,落差越来越大,清澈的河水在岩石间潺潺流淌,形成一个个幽深的水潭。我下到河边洗了把脸,水冷得刺骨,但一阵清凉扑面而来,感觉特别畅快。
我记得小时候,这种水潭是孩子们夏天游泳的理想场所。可如今,沿路几乎见不到孩子们玩耍,连大人也很少出现在这里。
继续前行,路的尽头突然出现两座雄伟、险峻的山峰,仿佛高耸入云,不知有多高。在山峰的脚下,坐落着一座白墙红瓦的楼房,隐藏在翠绿的树林之间,显得格外优雅和精致。
走过这一段路,前方的街道两旁开始挂起了大红灯笼,仿佛进入了一个景区。路面也变得平坦起来,河水变得更加清澈,波光粼粼,小潭和奇形怪状的石头随处可见。
正当我陶醉于这美丽的景色时,突然听到一声汽车的鸣笛,只见一辆红色三轮摩托车从我眼前驶过,车厢里坐着两个妇女。我这才意识到,今天是集市日,可能他们正前往镇上赶集。
不到一公里,我路过一座三层高的移民安置楼,看起来相当气派。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拱形广告牌,上面写着“广东坪食用菌种植基地”。我知道,目的地已经临近了。
再走了几百米,前面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村庄,村里的房屋逐渐增多,人口也显得更加密集。村中央的河水里,修建了一座朱红色的小亭子,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村边有人坐在河边乘凉,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这里无论是房屋的建筑风格,还是当地人的语言,都与商洛的其他地方没有太大差异。经过几百年的融合,客家人的痕迹几乎消失殆尽。
广东坪的海拔大约一千多米,比镇上的高度高出许多。即使已近中午,这里依然凉爽宜人。四周山水相依,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我决定去看看传说中的教堂。在村里人的指引下,我走到村后的山沟,走了几步后,右手边出现了一个铁栅门,上面写着“天主堂”三个字。门是关着的,但透过门缝,我可以看到院子里耸立着一座宏伟的教堂,约有几十米高,白色的墙壁与尖顶交相辉映,圆拱形的门上挂着十字架,犹如两座高耸入云的十字架,雄伟壮观。
在整个广东坪村,这座教堂或许是最为壮丽的建筑。
广东坪的美丽,远超出我最初的想象。几百年前,那群客家人不知为何,从遥远的广东梅州辗转来到这个山区。也许是被这里的山水所吸引,或许是看中了商洛的淳朴民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天广东坪的繁荣与美丽,离不开代代客家人辛勤的耕耘和无尽的努力。
发布于:天津市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