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在出嫁之前,为什么要先让宫女与驸马试婚一个月?这一古老的陋习究竟起源于何处呢?
“宫女试婚”这一规矩,在中国古代的许多朝代中并不常见,直到明朝才逐渐流行开来,甚至在明朝中后期,它成了一个几乎不可避免的硬性规定。具体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当驸马人选确定之后,皇室便会与驸马一方商议定婚期,且在婚期前的一个月,由太皇太后或皇后选出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宫女,派去与驸马同居。
这一过程持续约一个月,期间试婚宫女必须与驸马多次同房,且一切生活起居都由驸马负责,实际上就是如同普通夫妻般共同生活。很多人看到这里或许会感到疑惑,作为一国公主,怎么能容忍在婚前让别人与自己的未来丈夫如此亲密呢?
展开剩余83%其实,问题不在能不能容忍,而是在于“宫女试婚”的制度本身来源于皇室对于公主婚姻的无奈。在明朝,公主的婚姻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她们的驸马并不是由公主自己挑选,而是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不同于历朝皇室多倾向于选择拥有深厚家世的豪门望族,明朝的皇帝尤其是朱元璋,出于对官宦势力的深深猜忌,规定公主的驸马必须从平民或低级官吏中挑选,排除了任何高官和近亲的可能。
这意味着,明朝的公主婚后的生活,往往并不像其他朝代那样光彩夺目,甚至有些令人堪忧。而这一点,正是“宫女试婚”制度诞生的根本原因。
举个例子,明穆宗的女儿,永宁公主朱尧媖,因其美貌和智慧深受兄长万历皇帝的宠爱。到了出嫁年纪,万历本想为她挑选一个出色的夫婿,但因为太祖的限制,驸马只能从平民中选出,结果万历只能将此事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大太监冯保负责。冯保在背后收受贿赂,将永宁公主许配给了一个名叫梁邦瑞的病弱男子。婚礼当天,梁邦瑞因病突发,鼻血不断,不仅与公主未能完婚,且两个月内便去世,导致永宁公主终身未嫁。万历皇帝深感痛惜,痛斥冯保的失职,并开始思考如何确保未来公主婚姻的顺利。
于是,万历皇帝决定实施“宫女试婚”制度,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一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是为了考察驸马的生育能力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是在确保其家庭经济状况能够承载起公主婚后的生活。从时间上来看,考察的时间必须足够长,但又不能太长,因此,最终定下了一个月的期限。
在这一个月的试婚期结束后,宫女需要回到后宫,向皇后或太后汇报驸马的各项表现。如果有问题,这段婚姻会立即终止,驸马还可能被以欺君之罪处理。而“宫女试婚”的出台,也体现了明朝皇室尽力为公主的幸福考虑的心意,尽管这个办法非常古怪。
那么,这些试婚宫女的命运又如何呢?通常她们的结局有四种,最后一种无疑是最为悲惨的。
首先,部分宫女可能因为在后宫内受到特别宠爱,成为皇后的亲信,哪怕在试婚过程中失去了贞洁,她们的地位也未必会受到威胁,甚至可能被安排到驸马的后宫作为填房。而公主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也不会太过介意,毕竟她才是家庭中的主母。填房宫女的命运,完全取决于驸马的喜爱以及公主的宽容。
其次,有些宫女可能并不受到宠爱,试婚后失去清白便会被无情地从宫中赶出。对于这些没有靠山的宫女来说,返回宫外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家人或亲友的庇护,往往只能沦为街头乞讨者。
第三种结局,是公主自身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极为嫉妒驸马与其他女子的亲密关系,因此把这位宫女扫地出门。试婚宫女在失去了名节后,通常会被逼得无家可归。
最后一种结局,是最为凄惨的。若宫女在试婚期间被驸马收买,通过行贿来向宫廷报告驸马的“优点”,这种行为一旦被揭发,宫女将遭受极其严厉的惩罚。明朝历史中,曾多次出现宫女因收受贿赂被发现后,被拖出去处决的惨剧。这些宫女的悲惨结局无疑是最为可悲的。
总的来说,在封建社会的严酷体系下,古代女性的地位低下,公主尽管拥有较高的身份,但她们的婚姻依然被视为政治工具,无法自己做主。而作为“试婚宫女”的女性,则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命运,她们的牺牲,成了其他人的幸福保障,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极端不公的现实。这些历史的阴影,时至今日依旧提醒我们珍惜现在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
发布于:天津市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